投資者教育 INVESTOR EDUCATION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的通知
(銀辦發〔2018〕130號)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國家開發銀行、各政策性銀行、固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銀聯;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
為進一步落實風險為本方法,提高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有效性,防范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規定,現就加強義務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客戶身份識別管理
(一)客戶身份核實要求
義務機構在識別客戶身份時,應通過可靠和來源獨立的證明文件、數據信息和資料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客戶建立、維持業務關系的目的及性質,并在適當情況下獲取相關信息。
原則上,義務機構應當在建立業務關系或辦理規定金額以上的一次性業務之前,完成客戶及其受益所有人的身份核實工作。但在有效管理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的情況下,為不打斷正常交易,可以在建立業務關系后盡快完成身份核實。在未完成客戶身份核實工作前,義務機構應當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和程序,對客戶要求辦理的業務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如限制交易數量、類型或金額,加強交易監測等。
對于壽險和具有投資功能的財產險業務,義務機構應當充分考慮保單受益人的風險狀況,決定是否對保單受益人開展強化的客戶身份識別。當保單受益人為非自然人且具有較高風險時,義務機構應當采取強化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至少在給付保險金時,通過合理手段識別和核實其受益所有人。
義務機構應當采取持續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詳細審查保存的客戶資料和業務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交易,及時更新客戶身份證明文件、數據信息和資料,確保當前進行的交易符合義務機構對客戶及其業務、風險狀況、資金來源等方面的認識。對于高風險客戶,義務機構應當提高審查的頻率和強度。
如果義務機構無法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工作,或經評估超過本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的,不得與客戶建立或維持業務關系,并應當考慮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二)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的要求
義務機構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的,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確認第三方機構接受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管,并按照反洗錢法律、行政法規和本通知要求,采取了客戶身份識別及交易記錄保存措施;二是立即從第三方機構獲取客戶身份識別的必要信息;三是在需要時立即從第三方機構獲取客戶身份證明文件和其他相關資料的復印件或影印件。義務機構應當承擔第三方機構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責任。
義務機構依托境外第三方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應當充分評估該機構所在國家或地區的風險狀況,不得依托來自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第三方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
二、加強洗錢或恐怖融資高風險領域的管理
(一)高風險領域的客戶身份識別和交易監測要求
在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較高的領域,義務機構應當采取與風險相稱的客戶身份識別和交易監測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進一步獲取客戶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信息,適度提高客戶及其受益所有人信息的收集或更新頻率。
2.進一步獲取業務關系目的和性質的相關信息,深入了解客戶經營活動狀況、財產或資金來源。
3.進一步調查客戶交易及其背景情況,詢問交易目的,核實交易動機。
4.適度提高交易監測的頻率及強度。
5.按照法律規定或與客戶的事先約定,對客戶的交易方式、交易規模、交易頻率等實施合理限制。
6.合理限制客戶通過非面對面方式辦理業務的金額、次數和業務類型。
7.與客戶建立、維持業務關系,或為客戶辦理業務,需經高級管理層批準或授權。
(二)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管控要求。
義務機構應當建立工作機制,及時獲取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發布和更新的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名單。在與來自FATF名單所列的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進行交易時,義務機構應采取與高風險相匹配的強化身份識別、交易監測等控制措施,發現可疑情形時應當及時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必要時拒絕提供金融服務乃至終止業務關系。
已經與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機構建立代理行關系的,義務機構應當進行重新審查,必要時終止代理行關系。對于在高風險國家或地區設立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義務機構應當提高內部監督檢查或審計的頻率和強度,確保所屬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嚴格履行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義務。
義務機構應當采取合理方式,關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體系缺陷。上述“合理方式”應當參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的通知》(銀發〔2013〕2號)中關于“地域風險”子項所列的內容。
(三)不得簡化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情形
義務機構懷疑客戶涉嫌洗錢、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無論其交易金額大小,不得采取簡化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并應采取與其風險狀況相稱的管理措施。
三、加強跨境匯款業務的風險防控和管理
(一)辦理跨境匯出匯款的風險防控和管理要求
辦理跨境匯出匯款時,義務機構應當獲取和登記匯款人姓名或名稱、賬號、住所,以及收款人的姓名或名稱、賬號。匯款人沒有在本機構開戶的或本機構無法登記收款人賬號的,義務機構應當將唯一交易識別碼作為匯款人或收款人賬號進行登記,確保該筆交易可跟蹤稽核。其中,唯一交易識別碼是指由字母、數字或符號組成的號碼,與用于匯款的支付清算系統或報文系統協議相一致。
對于單筆人民幣1萬元或外幣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跨境匯出匯款,義務機構還應當登記匯款人的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的號碼,并通過核對或查看已留存的客戶有效身份證件、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等措施核實匯款人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如懷疑客戶涉嫌洗錢、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無論交易金額大小,義務機構應當核實匯款人信息。
義務機構應當將匯款人和收款人的姓名或名稱、賬號或唯一交易識別碼完整傳遞給接收匯款的機構。
(二)義務機構作為跨境匯款業務中間機構的風險防控和管理要求
義務機構作為跨境匯款業務的中間機構時,應當完整傳遞匯款人和收款人的所有信息,采取合理措施識別是否缺少匯款人和收款人必要信息,并依據風險為本的政策和程序,明確執行、拒絕或暫停上述匯款業務的適用情形及相應的后續處理措施。
(三)辦理跨境匯入匯款的風險防控和管理要求
辦理跨境匯入匯款時,義務機構應當獲取收款人姓名或名稱、賬號或唯一交易識別碼等信息,采取實時監測或事后監測等合理措施,識別是否缺少匯款人或收款人必要信息,并依據風險為本的政策和程序,明確執行、拒絕或暫停上述跨境匯款業務的適用情形及相應的后續處理措施。
對于單筆人民幣1萬元或外幣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跨境匯入匯款,義務機構應當通過核對或查看已留存的客戶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等措施核實收款人身份,并根據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其他客戶身份識別措施。
(四)其他要求
1.對于辦理上述跨境匯款業務中獲取的匯款人、收款人等相關信息,義務機構應當至少保存5年。
2.義務機構在處理跨境匯款業務過程中,應當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和恐怖融資的相關決議(如聯合國安理會第1267號決議和第1373號決議及其后續決議),禁止與決議所列的個人或實體進行交易,并按照規定采取限制交易、凍結等控制措施。
3.對于掌握匯款人和收款人雙方信息的義務機構,在跨境匯款業務處理過程中,應當審核匯款人和收款人雙方的信息, 發現可疑情形的,按照規定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4.辦理跨境匯出匯款的義務機構,如不能遵從上述要求的,則不得為客戶辦理匯款業務。
四、加強預付卡代理銷售機構的風險管理
非銀行支付機構委托銷售合作機構代理銷售預付卡時,應當在委托代理協議中明確雙方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職責,將銷售合作機構納入自身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體系,對銷售合作機構遵守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按照安全、準確、完整的原則,保存銷售合作機構的名錄,登記其姓名或名稱、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和號碼、地址,并按照規定及時向監管機構、執法機構等部門報送。
五、加強交易記錄保存,及時報送可疑交易報告
義務機構應當強化內部管理措施,更新技術手段,逐步完善相關信息系統,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確保交易記錄和客戶身份信息完整準確,便于開展資金監測,配合反洗錢監管和案件調查。義務機構應當建立適當的授權機制,明確工作程序,按照規定將客戶身份信息和交易記錄迅速、便捷、準確地提供給監管機構、執法機構等部門。
對于符合《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發布)第十七條規定情形的可疑交易報告,義務機構應當立即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或當地分支機構報送。
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義務機構。